决战局!15家猪企逆向扩产,一边巨亏、一边发债!明年上半年行情更惨烈……

2023年猪价之惨,更胜2022、2021年!但即便是在今年这样的行情当下,大部分猪企仍旧选择逆势扩张!许多猪企在押注明年行情,寄希望于今年亏损逼退更多养殖场户,明年收割市场。但从行业现状来看,明年上半年的行情大概率更加惨烈!一旦雪崩到来,恐怕就算是国资也未必能挽救所有的猪企......

据农业农村部官网7月11日报道,7月第1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2.85元/公斤,比前一周下跌1.9%,同比下跌22.3%。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4.23元/公斤,与前一周持平,同比下跌35.4%。

7元猪价之下,养殖场户平均亏损400多元/头,更有甚者亏损五六百元/头,且已持续大半年!

然而即便在这种行情之下,大量猪企仍旧选择逆势扩张!

据饲料行业信息网7月12日报道,2023年上半年18家上市猪企中,有15家企业大幅扩张,出栏生猪呈两位数增长,像唐人神、立华股份同比去年几乎翻番;仅有正邦和金新农的出栏量有大幅减少。

值得警惕的是,上半年猪企出栏同比暴涨,但是他们的年度目标达成度却未到50%,这意味着他们下半年的出栏量大概率将更高,直接冲击下半年的猪市行情!叠加全国能繁母猪直到5月末依旧高达4258万头,超出正常保有量158万头,这意味着明年上半年的猪价将比今年更加惨烈!

那么,负债累累的猪企们究竟还能跑多远呢?

实际上,这些猪企的“负债狂奔”,一方面是他们寄希望于挤走其他同行(尤其是中小散户),另一方面也是相信大不了有国资兜底!因为在“稳产保供”的大原则下,国资救场似乎已成常态。

据证券之星7月11日报道,傲农投资于 2023 年 7 月 11 日与漳州金投签署了《股份转让协议》,拟将其持有的 5.049% 股份转让给漳州金投,转让价格为 8.89 元 / 股,转让总价款为 3.91 亿元。

此消息一出,再次验证“猪企巨亏,国资救场”的行业现象,可见“稳产保供”的大原则不会轻易改变!

但即便是国资救场,就一定能帮助猪企涅槃重生吗?正邦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据潇湘晨报7月10日报道,天眼查显示,ST正邦(002157)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,执行标的2.38亿余元,执行法院为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。并且已存在多个被执行人、限制消费令及终本案件信息,被执行总金额超3.44亿元。

由此可见,正邦在经过国资多轮扶持后,经营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明显改善,今年上半年的生猪销量为298.91万头,同比下降38.31%,销售收入为28.66亿元,同比下降41.65%!更重要的是,正邦的负债和亏损情况都未得到明显改善。

过去一年多来,温氏、新希望均降低了养猪成本,正邦却很少有生产经营上的进步,难免让人质疑——是否因为有人兜底,所以干脆“摆烂式经营”?

综合来看,正邦和傲农的“大动作”也反映出猪企受国资兜底的不同阶段,刚开始接受资助时大家往往信心更足,相信有机会“涅槃重生”,但是如若不抓紧时间改善经营、增效降本,到最后恐怕也挽救不了企业“大厦将倾”。

猪企出局并不远(冤)

放眼未来,国资真的就能挽救,或者会去挽救面临破产的猪企吗?

即便有“稳产保供”的大原则在,恐怕也不会要挽救所有经营困难的猪企,因为全国产能已经持续爆满,哪怕有一些猪企破产出局,也未必会影响全国猪肉供应!

并且从现状来看,猪价行情的持久低迷正与猪企的“逆势扩张”离不开关系。以往每当猪价下跌到亏损之时,全国大量散养户就会屠宰母猪去产能,从而推动猪价转为上行周期,而因为新培养母猪到商品猪供肉的周期为18个月,所以猪价的上行期也在18个月左右。

但自非瘟以后,生猪产业的结构发生巨大变化,规模猪场占据大部分市场空间,但是这些猪企都坚信“自己比别人聪明”,纷纷选择在低价期搞“逆向增产”,希望以此来押注下一个高行情期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